如果將人體比作一臺機器,要保證其運行良好,除了各器官正常工作,身體系統(tǒng)還要遵循一些數(shù)據(jù)指標。
比如,每日喝水量、排便頻率、果蔬肉食攝入量等。一旦超過指標上限,身體就可能出現(xiàn)故障,誘發(fā)疾病。
喝水底線:每天1.5升
正常人每天飲水在1.5~2.5升,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飲水應控制在1~1.5升。
對于老年人來說,感到口渴時,說明身體已經(jīng)缺水了,尿少、尿呈深黃色也可判斷身體缺水。如果身體長時間缺水,水代謝紊亂,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,誘發(fā)心力衰竭。
喝水太多也不利于健康,尤其是75歲以上高齡心血管病患者,喝水太多可誘發(fā)心力衰竭。
建議:
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;
最好喝白開水;
每天飲水6~8次,每次間隔2小時,一次控制在200~300毫升。
吃鹽底線:不超過6克/天
中國成年人平均每天攝入10克以上,食鹽過多會加重胃黏膜損傷,加速骨質(zhì)疏松,增加高血壓、心腦血管疾病的發(fā)病風險。
正常人群的警戒值是6克/天,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,應控制在3~5克/天。
建議:
使用控鹽勺,并循序漸進開始減鹽;
少吃含鹽量較高的腌菜、醬菜及超加工食品;
看食物配料表,很多鹽不一定是白色的,比如雞精、味精、醬油、湯料包等都含有大量的鹽。
吃糖底線:不超過25克/天
合理攝入糖有助于腸胃吸收和補充營養(yǎng),但攝入過多,會導致胰島功能長期高負荷,誘發(fā)糖尿病,還會轉(zhuǎn)化成脂肪堆積到體內(nèi),導致肥胖、高血壓和高血脂等。
世界衛(wèi)生組織提示,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的人要縮短10~20年。
建議:
每人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,最好限制在25克內(nèi);
多吃五谷雜糧,每天飲食中碳水占比控制在50%以下;
少吃甜食。洪海鷗提醒,白砂糖、紅糖、玉米糖漿等都是添加糖。
吃油底線:不超過30克/天
1克油可提供9千卡的熱量,推薦吃油的警戒線為25~30克/天。
吃油過多,日積月累可能導致超重或肥胖,患上高血脂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腦卒中、癌癥等諸多疾病。
長期吃油過量還會增加腸胃負擔,引起各種消化不良和腸胃疾病。
建議:
用植物油替代動物油,玉米油、橄欖油、山茶油等更護心;
可用帶刻度的控油壺,定量用油;
烹飪時多用蒸、煮、燉、燜、涼拌等方式。
吃水果底線:每天半斤
國人吃水果少問題最突出,導致每年相關心血管病死亡約54萬人。水果富含各種維生素,可增加血管彈性,預防動脈粥樣硬化。
每天至少補充半斤水果才能夠維持日常消耗。
建議:
每天吃水果200~350克,既保證維生素、礦物質(zhì)、纖維素以及植物生物素的攝取,又避免因水果中糖分過多,帶來能量超標。
沒有糖尿病人群,多吃橘子、香蕉、蘋果等水果,更有益于心血管健康。
吃紅肉底線:每周別超過1斤
紅肉是把雙刃劍,其血紅蛋白含量高,但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較多,吃太多會增加癌癥、心臟病、呼吸道疾病、中風、糖尿病、阿爾茨海默病、腎病和肝病等發(fā)病風險。
每周不超過一斤紅肉,控制在6兩以內(nèi)更佳,既可以維持身體正常的能量代謝,也不至于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。
建議:
每日適量動物性食物,平均攝入魚類40~75克,畜禽肉類(包括紅肉)40~75克,蛋類40~50克;
多做炒菜,少做紅燒。
如廁時間底線:最多5分鐘
排便時間其實越短越好。如廁一旦超過5分鐘,排泄物長時間憋在肛門口,會對血管產(chǎn)生刺激,造成血液回流不暢、血栓,形成痔瘡。
老年人行動緩慢,還可能有便秘困擾,尤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,如廁時間可延長,但最長不超過30分鐘,否則可能引起心肌梗死、肺栓塞等不良后果。
建議:
多吃富含纖維素的果蔬,調(diào)控腸道;
便秘患者應及時尋求醫(yī)生幫助,必要時使用藥物治療。
睡眠時間底線:23點
晚上23~1點是肝臟排毒時間,晚睡可能有以下不良影響:
嚴重傷肝,還會導致各種慢性病的發(fā)生,誘發(fā)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糖尿病等疾??;
引起大腦衰老,記憶力下降;
導致細胞突變,患癌和猝死風險增高;
胃腸道得不到足夠的休息,長期缺乏睡眠會讓免疫力下降。
建議:
規(guī)律作息,老年人最好晚上10點睡覺;
必須熬夜或上夜班人群每天要保證6~8小時睡眠;
失眠人群可在醫(yī)生指導下服用藥物改善睡眠;
心腦血管病患者應睡前服藥。
久坐時間底線:別超過60分鐘
久坐風險主要是下肢血流不暢。人體生理構(gòu)造決定不適合長時間靜止狀態(tài),一個小時保持不動就會導致血液循環(huán)減慢、血液黏度增加。
長期久坐會引起頸椎疾病、腰背痛、肥胖、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,且老年人久坐后突然站立還可能誘發(fā)肺栓塞、心腦血管事件。久坐會使能量消耗減少,導致身體脂肪堆積。
建議:
每半小時站起來活動一下,伸個懶腰;
駕車或伏案工作者,可多踢踢腿、抬抬腳,緩解血流不暢。
步速底線:0.6米/秒
步速可以綜合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況,包括身體適氧能力、心肺和下肢肌肉耐力。
美國匹茲堡大學一項研究顯示,步速快慢可預測壽命長短,步速低于0.6米/秒,死亡風險增加;步速每增加0.1米/秒,死亡危險就下降12%。
普通人走路速度是0.9米/秒,低于0.6米/秒說明肌肉萎縮較嚴重,可能患有肌少癥。
大家可在過紅綠燈時簡單自測,如果能順利走到馬路對面,說明走路速率正常。
建議:
每天快走30~60分鐘,增強心肺功能,快走時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%~70%,身體微微出汗;
加強營養(yǎng)和抗阻訓練,增強肌肉力量。
BMI底線:不超過24
中國成年人中超過50%處于超重或肥胖,即體重指數(shù)(BMI=體重÷身高的平方)超24。
超重和肥胖是心腦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癌癥等諸多疾病的高危因素。
一項研究顯示,從成年早期到中年,每多增10斤且BMI超過23,年老后,男性全因死亡風險升高9%,女性升高14%。
建議:
年輕人BMI要控制在18.5~23.9千克/平方米,太胖或太瘦都不健康;
老年人體重標準可以適當放寬,但也要把BMI盡量控制在20~26.9千克/平方米。
頸圍警底線:35/38厘米
頸部是全身血管出現(xiàn)粥樣硬化最早的一個部位,脖子粗的人很可能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,或心腦血管疾病前期。
脖子粗的人往往患呼吸暫停綜合征、血脂異常等的幾率更大。另外,雙下巴、脖子短粗都可能是心臟不健康的信號。
多項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頸圍是測量人體上半身脂肪的“天然方法”之一,一般男性要小于38厘米,女性小于35厘米。
建議:
如果感覺項鏈變短或襯衫領子變緊了,要警惕。除保證健康飲食,還要適度運動,減少脂肪。
腰圍警底線:100厘米
腰圍每增加約11厘米,患癌風險提高13%。腰圍超過100厘米,不光是心腦血管疾病,患結(jié)直腸癌的風險也會增加兩倍以上。
腰腹部堆積的脂肪還會引起慢性炎癥反應,增加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等的患病風險。
腰圍超過100厘米的人群,大都有代謝異?;蛱谴x異常,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癥狀,要及時控制。為保持健康,男性腰圍應小于85厘米,女性腰圍小于80厘米。
建議:
每天鍛煉半小時以上,每周至少選5天做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。
戒煙限酒、控制能量攝入;
坐、走都要挺腰收腹。
血壓底線:不超過140毫米汞柱
血壓偏高會加速心腦血管事件發(fā)生,加重腎臟損害。
年輕人血壓控制的理想指標是80/120毫米汞柱以下,老年人可以適當放寬,但整體應控制在90/140毫米汞柱以下。
建議:
每周有1~2天早晚各1次,詳細記錄每次測量血壓的日期、時間以及讀數(shù),了解血壓波動規(guī)律;
遵醫(yī)囑,規(guī)律服用降壓藥;
生活中,注意控制飲食,少油少鹽少糖。
血脂底線:1.8/2.6/3.4毫摩爾/升
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目標根據(jù)危險分層:
血脂異常人群的控制目標為小于1.8毫摩爾/升;
膽固醇控制不理想且年齡在40歲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應控制在2.6毫摩爾/升以內(nèi);
一般中低風險人群應控制在3.4毫摩爾/升以下。
超過“底線”,動脈粥樣硬化風險開始增多,指標越高,發(fā)生冠心病、卒中等疾病的風險越大。
建議:
多吃新鮮蔬果和粗糧,限煙酒,適度運動;
40歲以上血脂異常人群可在醫(yī)生指導下服用他汀等降脂藥;
每天笑15分鐘,常伸懶腰。
心律底線:60次/分鐘
正常人是竇性心律,心率(頻率)為60~100次/分鐘。超過100次/分鐘是心率過速,但該指標并不絕對。
疾病類型 | 靜息心率 |
高血壓 | 超80次/分鐘,心血管事件發(fā)生率和死亡率均顯著升高 |
高血壓合并心衰 | 理想狀態(tài)應小于70次/分鐘 |
高血壓合并冠心病 | 55~60次/分鐘 |
高血壓合并糖尿病 | 60~70次/分鐘 |
高血壓合并慢性腎病 | <80次/分鐘 |
長時間心率超過100次/分鐘,還可能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或長期缺乏鍛煉。
不過運動員等部分長期運動的人群心跳較慢,屬于正常;老年人隨著衰老,心跳也會變慢,但心率小于50次/分鐘,可能合并有房室傳導阻滯、病態(tài)竇房結(jié)綜合征等疾病,需密切監(jiān)測;小于35次/分鐘,可能需要起搏器治療。
建議:
盡早治療原發(fā)疾病。
增加有氧運動,提高心肺耐力,降低基礎心率,堅持三個月鍛煉,心率能下降4~5次/分鐘。